小学数学《负数》教案(范文推荐)

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数学《负数》教案(范文推荐),供大家参考。

小学数学《负数》教案(范文推荐)

小学数学《负数》教案

  一、教学目标

  【知识与技能】

  认识并能区分正、负数,会读正、负数;理解正、负数能表示相反意义的量。

  【过程与方法】

  通过对实例的探究,加深对正、负数的理解,提升观察、总结概括的能力。

  【情感、态度与价值观】

  感受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,提升对数学的兴趣。

  二、教学重难点

  【重点】正、负数的概念、读法、意义。

  【难点】正、负数的意义。

  三、教学过程

  (一)导入新课

  大屏幕呈现1月22日北京、上海、哈尔滨、长沙、武汉、海口六个城市图片及温度,组织学生观察并说说不同城市的冷暖情况。由出现不熟悉的数字引出课题。

  (二)讲解新知

  小组讨论:0℃表示什么意思?-3℃和3℃各表示什么意思?提供温度计。

  师生总结:0℃表示淡水开始结冰的温度,比0℃低的温度叫零下温度,通常在数字前面加“-”(负号)。如:-3℃表示零下3摄氏度,读作:负三摄氏度。

  比0℃高的温度叫零上温度,在数字前面加“+”(正号),一般可省略不写。如:+3℃表示零上3摄氏度,读作:正三摄氏度,也可写成3℃,读作三摄氏度。

  组织学生填写表格,完善不同城市的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。

  呈现“存入”和“支出”两栏呈现的存折,组织学生观察存折中的数,思考其中数字表示的意义。

  明确:2000表示存入2000元;-500表示支出500元,500和-500相反,一个是存入,一个是支出。

  小组探究:上述两个实例中表示的量都有什么特点?上述的这些数能够分成几类?依据是什么?

  教师讲解:为了表示两种相反意义的量,需要用两种数——正数和负数。

推荐访问:负数 小学数学 教案